作者:谢晓
简介:谢晓没有被各种坏消息彻底打败,她从中发现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:某大牌在中国市场,9月份的销售额出现拐点,已经开始增长,尽管幅度很小。这就意味着,高端自行车在中国仍有机会。如果真的从高端的Mountainbike或者Roadbike切入,那就以为需要高精尖的技术人员,还有启动资金也不是个小数目。尽管自行车行业整体需求市场饱和,但中国市场并没有完全被激发出来。更多的自行车骑手都聚集在大城市,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翘楚,把骑行作为社交技能和旅行用以享受生活。而广大百姓的通勤更多把自行当做交通工具在使用,基本上共享单车
无论是宗总,还是方延,但凡在自行车行业里的人都在劝谢晓别做自行车品牌。真的想创业的话,可以看看可以看看跨境电商平台卖得好的品类。选品对初创者很重要,毕竟风口上的猪都能飞道理太简单了。但是,谢晓却越来越觉得事情不应该挑容易的做,越是难走的路越是值得走一遭。这也算吃一堑长一智,之前的三十八年就是一路躺赢过来的。
谢晓把 BICYCLE INDUSTRY 作为关键词来搜索,得到的反馈结果都是某品牌关闭德国工厂,某零售店关闭,某分销商宣布破产,前三季度销售额下滑,利润率下降,高库存,打折促销依旧无法刺激消费。凡是见过的营销手段,都不能有效地起到市场回暖的作用。经济规律是无法被打破的,总供给远远大于总需求的时候,任谁都爱莫能助。
谢晓没有被各种坏消息彻底打败,她从中发现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:某大牌在中国市场,9 月份的销售额出现拐点,已经开始增长,尽管幅度很小。这就意味着,高端自行车在中国仍有机会。如果真的从高端的 Mountain bike 或者 Road bike 切入,那就以为需要高精尖的技术人员,还有启动资金也不是个小数目。
尽管自行车行业整体需求市场饱和,但中国市场并没有完全被激发出来。更多的自行车骑手都聚集在大城市,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翘楚,把骑行作为社交技能和旅行用以享受生活。而广大百姓的通勤更多把自行当做交通工具在使用,基本上共享单车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。
可见,普罗大众骑自行车并不等于骑行,没有人有时间,有钱,有精力在骑行上。这就是中国自行车市场的特点,并没有形成普遍的自行车骑行文化。也只是少部分人,在追求精致生活的时候才会骑行。既锻炼身体,有能满足社交需求,还很时髦。更有甚者,通过攀比自行车配置的到底,来满足一定的虚荣心和胜负欲。
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,自行车都是极好的产品,骑行是值得走进千家万户的。只是考虑到当下骑行圈都是动辄成千上万的车型,这也是普通百姓望而却步的原因。只要能培养出一批,经济型的骑行文化,那么就会开发出一批新的客户群。好巧不巧,谢天的“导师”给出的方向,却从另外一个层面给谢晓打开了一扇门。高深莫测的“导师”给出的方向就是广大的乡镇市场。中心城市已经形成了骑行圈,而乡镇市场却是空白。
凡是涉及到到“培养”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,势必要花费以 decade 作为时间单位的。谢晓有资源可以提供经济实惠的车型,这也是她最擅长的部分。所以,她还是明知道两轮车厂的宗总只是在苦苦挣扎,依旧坚持去找宗总聊一聊。也听听如果下沉到开发乡镇市场,宗总是否有兴趣,如果可以合作自己也不用担心启动资金了。
谢晓到两轮工厂时,宗总还没有来公司,所以她就自己在工厂里转了转。有两个车间的大门已经上锁了,据了解分别是做车架和烤漆的。唯一能听到有机器声音的车间,也是只有两条组装线和配合的轮辋线在工作。其他生产线只有设备,无人操作。这与三年前来两轮拜访时候的场景相比,可以用凋敝来形容,只能垂死挣扎了。看得谢晓心里很不是滋味儿,只是短短三年,就可以让一个行业由盛到衰。
回到办公室,宗总已经泡好茶在等她了。谢晓一进门,宗总就说:“过来坐下喝口茶缓缓,跟之前来不一样了吧?”
谢晓:确实,两轮都是这般光景,我很难想象别人家得是啥样儿啊?
宗总:别人家,规模小的关门,中等的放长假,剩下就跟我这儿一样,硬撑呗。
谢晓:疫情这三年,感觉冰火两重天,感觉在坐过山车一样。瞬间激增,又急速下降。
宗总:物极必反呢!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会是直线下降。我听方延说了,你打算自己出来做品牌。
谢晓:我从建新离开后,也不知道该干点啥,也就自行车熟悉些。这个光景也不适合工作,也不想再打工了。
宗总:不是哥哥我泼你冷水,当下真不合适。
宗学智年近五旬,从十六七就开始在自行车工厂做工,后来被技术员收为为徒弟。从车架设计,再到整车配置与零件的优劣,都成竹于胸,妥妥一个产品控。后被其所服务的台湾老板看重,调任斯里兰卡做 QC。再回国已然是位炙手可热的高端人才,因为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。于 1998 作为合伙人加入两轮车业,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绝对控股两轮车业,成为了真正意义的老板。
他的建议对于谢晓是弥足珍贵,而他都不支持谢晓这个时候涉足自行车行业。见谢晓很坚持,丝毫不为所动,宗学智语重心长地说:“谢晓啊…咱俩也打了十来年的交道了。在建新,从上到下就数和你最合得来。要是你你真的决定做自行车品牌,只要我老宗的厂还在,就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的。我这么三十多年的行业经验,从未涉足品牌运营啊!”
谢晓:宗总,你可是我的大前辈,等我梳理一下供应链资源后,怎么也得年后才能开始做产品了。
宗学智:你这眼看就要当老板了,别叫宗总这么见外啦。
谢晓:得嘞…我以后就叫你宗哥?不太社会了…那就叫学智哥。这个亲切,还方便我打着你的旗号出去招摇撞骗…
宗学智:荣幸之至!你要真的做成了自有品牌,我也与有荣焉啊!放眼国内,还真的没有新兴国牌的自行车能立得住呢!现在大家都绕着自行车走,资本逐利呀!
谢晓:我最好的朋友正是做投资的。
宗学智:你还是别贸然行动,先跟你做投资的朋友聊聊,品牌才烧钱呢!那可不是三五十万的事,三五百万都不见得能成啊!
谢晓:我没想一步到位,先把店开起来,慢慢来吧!
宗学智:你呀!吃了秤砣铁了心了。乞丐皇帝的秘诀:高筑墙,广积粮,缓称王!你可悠着点儿。
谢晓:对了,梅姐在厂里吗?
宗学智:你嫂子在忙着给孩子办出国读书,现在比我都忙,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她要把我儿子送哪儿去。
谢晓:要是去美国的话,我给你问问我同学,他年初刚回国,在那边边学习边工作十几年呢。
宗学智:那可好了,省的你嫂子跟个没头苍蝇四处乱撞。
谢晓:行,我问完了给梅姐说。我今儿就先回了…
宗学智:好…别冲动啊!
谢晓起身跟宗学智告别后,就给鲁一发消息相约晚上去沈冰寒家讨论她的创业大计,同时看看问问赴美留学的事。鲁一回复完谢晓的消息后,直接打电话给沈冰寒汇报晚上得活动。
沈冰寒:怎么?找我有事儿啊?
鲁一:晓晓跟你提过她要自己创业的事儿吗?
沈冰寒:到没有细说,跟你说了?
鲁一:刚刚给她发消息给我,说晚上去你那儿认真讨论一下她的计划。还说看看能不能拿到融资,你说要不要叫六哥一起呀?
沈冰寒:他俩之间很奇怪,但具体啥情况谁都不说。前两天晓来我楼下咖啡厅,给我送泡菜,俩人碰上了都跟不认识似的。
鲁一:要不就叫上一起吧!甭管啥事儿都得说开了不是,你觉得呢?
沈冰寒:估计晓那边肯定不想让六哥一起,毕竟晞晞比较排斥六哥,也因此母女之间不太开心。
鲁一:这样...你等一下去问问 Leo,看看他的意愿再说。
沈冰寒:行吧…我发消息问问他,要是他一起的话我就载他直接回家,你自己过去吧。
鲁一:嗯,那先这样吧。
此时的谢晓把宗学智的一些看法,如实地告诉方延了。对于市场如此低迷,要开发乡镇市场的确不太乐观。谢晓没有找到任何人可以支持自己创业,越是这样越让她觉得应该全力以赴去促成这件事。从小到大,一直选择容易的走,大众认知一致的事情去做,结果还是一团糟。这一次,她想坚持自己的想法,尽管市场低迷,自己也从未有过创业经验,各种条件都不利的情况下,她非要搏一搏。
谢晓不免想到已故的父亲,如果爸爸还在的话,他定会支持自己的想法。哪怕是赔钱,推广自行车运动到乡镇中去,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尤其是我们乡镇的孩子们,他们如果可以被正确地传递骑行观念,也许他们长大后骑行的文化就可以真正在华夏大地开花。想到这里,更加坚定要创建自己的自行车品牌,注定自己要孤勇向前。
谢晓坚定地启动车子,行驶在迷雾重重的路上,哪怕暴雨将至,只要确认好前行的方向,总会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达彼岸。纵使前有险滩,也要义无反顾地搏一搏。不惑之岁,何惧流年,再不拼搏就真的老了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