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周般若
简介:他深知,太子虽然不怎么成器,但是却深受王谢两家人的影响,心狠手辣。所以皇帝不得不提前做好安排。他躺在病榻上,发出了一道又一道的圣旨,有对王谢两家的压制,还有对晋王母子的安排。就目前的情况看,晋王继位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,因为时机还没有成熟。动一发而动千钧,搞得不好,还会时局不稳,天下大乱。所以他只能把晋王母子安排到老早就准备好的兰州城,让他们在那里安度余生。而且还下特旨,无论任何情况,晋王母子都拥有免死金牌,太子等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伤害他母子二人的性命。
晋王从边关回到了京城长安,父皇对他不封也不赏,除了口头上的赞扬,任何物质上的奖励都没有。晋王对于父皇的良苦用心,心知肚明。他到了朝堂上,对皇帝陛下说,
“父皇,此次边关之行,全赖父皇洪福齐天,全仗朝中重臣运筹帷幄,更有父皇安排的人以及援军得力,才得以打败匈奴,将匈奴彻底赶到了漠北苦寒之地,儿臣没有任何功劳,不敢居功,所以不求任何赏赐。现在把虎符归还给父皇。”
他说完,拿出虎符递到了太监杨守澄的手中,再由杨守澄送给皇上。然后晋王又说,
“至于边关战事,儿臣是受副统帅耿长山的影响,还有大将王昆,他们才是带兵打仗、指挥布阵的一把好手,我不过是仰仗父皇给予的精兵良将,才侥幸获胜而已。还望父皇能封赏他二人。”
“儿臣生性懒散,没有任何作为,晋王这一封号,也请父皇收回成命。儿臣只愿意做个闲散之人,一辈子只侍奉父皇、跟随太子皇兄,足亦。”
说完这一番话,晋王亲自动手解下象征着亲王头衔的头饰,要递给太监杨守澄,皇帝见状,欣喜地说,
“你能这样想,朕很欣慰,往后你和太子俩和睦相处,团结一心,兄友弟恭,实属我大梁之幸,朝廷之幸。不过,晋王的封号,你还是保留着吧。朕金口玉言,岂有收回的道理?你如今也大了,是该有封号的时候了。等以后给你选好了封地,你就去封地呆着吧。”
“至于耿长山、王昆二人的功劳,由太子、丞相等人议定后再决定。”
晋王连连谢恩。晋王和皇上的这一番操作,使得王谢两家人稍稍放下心来。尤其是听皇帝说要送晋王去封地,他们就更高兴了。因为古代亲王,如果去了封地,基本上都是与皇位无缘了。
这是皇帝陛下给晋王安排的以退为进之计。
下朝之后,晋王又去看望了母亲,发现母亲清瘦了不少。这一年多以来,晋王在边关屡立战功,每当胜利的捷报传到朝中来,王谢两家人都会拿晋王的母亲李贵妃出气。因此,这一年多来,她没少受谢皇后欺负。
好在她逆来顺受惯了,再加上皇上在暗中安抚,事情也没有太糟糕。不过,作为一个母亲,这么多年,儿子从未远离过,这一次却走了一年之多,对儿子牵挂担忧倒是她最忧心的事了。
晋王向来孝顺,看到母亲瘦了,他“扑通””一声跪在地上,眼中含泪说道,
“母亲,儿子让您受苦了!都是儿子不好。”
李贵妃日盼夜盼,终于盼到儿子回来了,她蹲下身子,抚摸着儿子被塞外的风沙熏得有些发黑的脸,喜极而泣,
“我儿,你终于回来了!终于回来了!回来就好!回来就好!”
李贵妃扶起儿子,有些语无伦次,更多的是心疼,这一年多以来,儿子在外面也不知道吃了多少苦,受了多少tຊ罪,儿行千里母担忧啊。不过,她看到儿子虽然黑瘦了一些,但是却显得更加成熟坚毅,英气勃发,心中自然也非常高兴。
母子二人坐下,拉了一会儿家常,无非说的都是塞外的风土人情,和打仗的趣事。敏感的话只字不提。
母子二人都很警觉,如今,王谢二家已经派了奸细,在暗中监视他们。晋王不敢久留,说了一会儿话,就告辞回到自己的住处。开启了继续演戏的模式。
侍卫张东看到主人在边关和在宫中完全不一样,就连身上的气场都不尽相同,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,他深觉好笑,同时佩服自家主子的演戏好功夫。
王谢两家人并没有抓到晋王的任何把柄,也不敢有什么动作,毕竟这个废物如今是大梁国的战神,他们还是有所顾忌的。
他们总觉得,皇上好像对他们隐瞒了什么。晋王本人,似乎也不是他现在表现的这样。据探子来报,晋王在边关,除了第一天在城楼上的表现,其他时间,他都表现的平平常常,很多发布军事命令的事,都是耿长山在做,带兵冲锋陷阵,都是大将王昆亲临战场指挥。晋王好像就是一个透明人,没有展露出任何实力。
可是,他们就是觉得哪里不对,虽然说不清道不明,但是人的感觉不会错。再说了,晋王没有去边关之前,边关老是打败仗,而晋王去了之后,胜仗却是一个接一个地打。就算皇上派去的人都是精兵强将,善于攻坚作战、攻城略地,也不至于如此神奇吧?在这之前,皇上为什么不派这些人去呢?
还真是奇了怪了!
可是,对晋王这个废物,他们也不会心软。只要是太子的绊脚石,他们同样会一脚踢开。好在他除了战神的名头之外,手中无职无权,朝中又没有任何势力任何人的支持,威胁不大。所以王谢两家人暂时放过了他。
不料,晋王回到京城的这一年冬天,皇帝突然感染风寒,发烧咳嗽多日,也不见好转,御医开的药吃了不少,没有任何效果。而且病情一日比一日严重。
皇帝知道自己恐怕时日不多,他忧心忡忡,深深叹息,因为朝中许多大事,他还没有做好,晋王的路他也没有给他铺好。如果就这样撒手人寰,他实在是不甘心,尤其是担心,他心爱的女人和儿子,在他过世之后会遭人毒手。
他深知,太子虽然不怎么成器,但是却深受王谢两家人的影响,心狠手辣。
所以皇帝不得不提前做好安排。他躺在病榻上,发出了一道又一道的圣旨,有对王谢两家的压制,还有对晋王母子的安排。就目前的情况看,晋王继位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,因为时机还没有成熟。动一发而动千钧,搞得不好,还会时局不稳,天下大乱。
所以他只能把晋王母子安排到老早就准备好的兰州城,让他们在那里安度余生。而且还下特旨,无论任何情况,晋王母子都拥有免死金牌,太子等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伤害他母子二人的性命。
老皇帝在弥留之际,还反复叮嘱太子,要他善待兄弟,不得手足相残。并让太子发下毒誓,永远不得违背誓言。
太子到此时才如梦初醒,父皇并不是不爱他的这个二儿子,而是护犊情深呀。他想起晋王在边关的举动,越想越觉得不对劲,甚至细思极恐。
他的父皇虽然待人宽厚,但是却极有手腕,心思深沉,父亲是不是在背后给他挖了一个大坑,他不得而知,但是,他对晋王必须防一手。
老皇帝槟天之后,丧事都还没来得及办理,晋王母子就被人在不知不觉中下了毒。
不等皇帝入土为安,晋王母子就被遣送到了如今的兰州城。他母子二人虽然悲痛欲绝,可胳膊拧不过大腿,不得不遵从命令。而太子等人,更是派人严密监视晋王母子在兰州城的一举一动。
太子刘渊也够狠的。他给晋王母子下的都是慢性毒药,虽然不会顷刻之间要人性命,但却是世间特制的奇毒,根本无解。中毒之后并不会马上发作,而一周之后,李贵妃在兰州城的王府里突然就起不了床,四肢瘫软无力,动弹不得。晋王突然一阵心绞痛,然后口吐鲜血,昏倒在地,两个时辰后才幽幽转醒。而且晋王的毒时不时就会发作一次,发作时会让人痛得死去活来。
太子心想,晋王他们不是有免死金牌吗?父皇不是命令他不要手足相残吗?他也不会下狠手,让晋王母子二人中毒之后,他们自己在兰州城自生自灭。事后就说他们遭到仇家的暗算,中毒而亡。这样,他也不算违背了誓言。而晋王母子也别妄想着解毒,他下的可是当世非常霸道的无解之毒。
一周之后,探子回京,向已经当了皇帝的刘渊详细回复了晋王母子的情况,他二人果然如预料之中的一样,一个瘫痪,一个吐血昏倒,不到两点时辰就别想醒过来。
那就这样吧。反正如今的李太妃也起不来了。晋王刘锦彰每个月病毒都会发作两三次,那就让他好好享受吧。
皇帝刘渊这样想着,觉得终于解决了一桩心头大患,心里的石头落了地,心情大好。
晋王母子在兰州城一呆就是八年,这之间晋王在暗中动用了所有的江湖势力,都没能找到解毒的药。师父也亲自前来给他运功疗毒,却也无济于事。他也只能帮晋王母子压制毒性,延长寿命,别无他法。
晋王心中万念俱灰,曾无数次想要放弃,可是一想到母亲此生从来没有真正享福过,一想到自己一生所学一生本领,却没有任何施展的余地,他就不甘心。他只愿意相信,上天不会这么刻薄地对待他,父皇一生的心血也不会白费,他相信一定会有奇迹出现的。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苦苦坚持了八年,直到周般若的到来。
时隔八年,晋王一行人骑着高头大马,再次踏上京城长安的土地,就算他这样一个铁铮铮的汉子,也不禁湿润了眼角。
正当晋王望着城门出神的时候,太监杨守澄带着一群小太监出城门迎接,他对晋王躬身行礼道,
“奴才王守澄,奉陛下口瑜,特地来城门口欢迎晋王。并让晋王进城之后,不必停留,直接去面圣,有大事商量。请!”
晋王一看,是自己的老熟人前来传旨,也赶忙下马,很礼貌地说,
“请!请杨公公在前面带路。”
然后他就跟随一群太监去了皇宫。
太监王守澄这么多年都没有见到晋王了,心里很不是滋味,趁人不注意,他偷偷地抹了两把眼泪。他是老皇帝派给晋王的太监,一直是他在暗中为晋王传递消息,深知晋王的为人,曾把他当做自己最敬佩的小主人。
可是,老皇帝驾崩之后,听说他的小主人就遭人毒手,中了奇毒,病毒还时不时地发作。他心疼得不得了,但却无能为力。如今,看到小主人又生龙活虎地出现在自己眼前,他喜极而泣。
但又深深地担忧。生怕小主人再次遭人暗算。
晋王到了宫中,直接面圣。时隔八年,今天又重新见到了自己的二弟,皇帝的心里还是有点复杂的,毕竟在一块生活了将近二十年,还是有点感情的。但是一想到晋王如今是他唯一的绊脚石,其他的兄弟早就死的死疯的疯,他这个二弟,原本早该毒发身亡的,可是却出奇地命大,一直撑到了现在还活着,还真是不简单。
如今,又听说他遇到了高人,不仅解了他的毒,就连他母亲瘫痪多年的身体,也在逐渐康复。皇帝不由得暗自心惊。要不是匈奴侵犯边境,边关的将领实在撑不住了,他才不会请晋王进京呢。
晋王到底是什么人?到底会不会带兵打仗?皇帝查了很多年,也没有查出个头绪。探子报回来的消息,都说晋王身中剧毒,心灰意冷,只是在王府中浑浑噩噩地度日等死,没有任何异常的行动。
还有传言说,晋王知道自己和母亲时日无多,准备散尽家财,把王府的家产都用在兰州老百姓的身上。其中济世医馆和博雅学院就是最好的例子。晋王每年都会往里面投入很多钱。
只有近一个月,才传来消息说,晋王遇到了一个小神医,医术高明,不仅解了晋王母子的毒,还治好了世上千百年来都无法解决的医疗难题“伤感时疫”。还真是天下奇闻!
晋王进了宫殿,对准皇帝行了跪拜大礼,皇帝刘渊也假惺惺地走下宝座,满脸笑容,但笑意却不达眼底。他走到晋王跟前,搀扶起晋王说,
“二弟,你我好兄弟多年,何须行此大礼?快点起来。哎呀,这么多年没见,为兄可想你了。只是朝政繁忙,没有功夫去你的兰tຊ州看看,弟弟不怪我吧?我听说,你还深中剧毒了,到底是怎么搞的?你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?现在好了没有?”
皇帝刘渊说着,还装模作样地抹了一把眼。
晋王是什么人?这么多年的隐忍,什么看不明白?他当然知道他的这个“好”皇兄是在演戏,既然皇帝想演,他不妨陪他演到底。否则就对不起他了!
晋王也赶紧说道,
“谢谢皇帝哥哥的挂念,臣弟也很想很想皇上。托皇上洪福,我的毒已经好的差不多了。只是不知道,皇上此次招微臣进京,有何差遣?皇上但有吩咐,臣弟无敢不从。还望皇上直言就是。”
皇上见晋王话说的漂亮,滴水不漏,更没有丝毫抱怨之意,也不再虚情假意地打哈哈,而是面色凝重,显得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。他说,
“二弟,不瞒你说,大梁如今内忧外患,内有干旱,灾荒,时疫,疲于应付;外有匈奴铁蹄,犯我边境,边关将领已经扛不住了,一天要送好几个加急快报。如今,朝内没有一个可用的将领派往边关,朕都急得火烧眉毛了。”
皇帝顿了顿,长叹一口气,继续说,
“哎!二弟,如今大梁边境岌岌可危,还望你这个大梁战神,前往边关坐镇,解我大梁于危难之中。”